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一個女生,一個人的旅行之臺灣篇(三)

第八站:用最溫柔的閲讀,堅強自己的脆弱

花蓮的最後一天,除了去買一些伴手禮,其他的時間就待在“時光”這舊書店裏。在這4個小時的時光裏,就只閲讀了2本書,一本是非常文學的書(忘了書名),看了幾頁,看沒。就又開始慢慢找另一本,就這樣,讓我遇到《聽見書店的聲音Vol.2》這本書,然後陶醉其中。

這本書是寫關於臺灣二手書店的個別故事,裏頭有講述一些人開店的願景,一些遇到的好事,一些挫折,一些問題,一些改變。在羅東的《舊書框》舊書店,我寫下了開書店的咖啡屋是我的夢想。

我希望將來在太平開的咖啡屋有機會朝著這樣的方向走出。這本書的出現,除了讓我知道臺灣能開到這麽多舊書店的因緣,也告訴了我一些現實與會面對的問題。

確實,在馬來西亞,這樣的書店到底能不能生存,真的是一個大問題。再加上大馬又是一個多元宗族的國家,我將來的書店能只單純的出售華語,單語言的書籍嗎?馬來西亞的閲讀風氣又是怎樣的令人擔心?

雖然這是一條不易走的路,但還是希望能有實現的一天,而且還是能持續經營,更希望通過這小小的角落,推動社區的閲讀風氣。(我想如果沒有前面遇到的人事物,自己應該不會起這回饋家鄉的念頭)




第九站:起步的重要,守護的毅力

離開花蓮,來到臺北,又是另一種體驗。這裡沒有如在宜蘭與花蓮,泡在好山好水的環境,但卻有很多藝術創作者可以很好發揮的文創園區,當代藝術中心等可以讓我泡一整天。

幸運的我選擇了去華山1914文創園區,看到了當地的代表,藝術創作者等人把一個關閉的酒廠賜予了另一個生命,讓它“改頭換面”。就在讚嘆爲什麽臺灣人能如此棒的時刻,讓我看到了這酒廠改造成文創園區的歷史。原來,今日我所看到的一切並不是以朝一夕而成就的。這一切都是經過多少的努力,風雨,挫折,爭取與改善才又今日的面貌。


一樣的,我所追求的夢想,也不是那麽的簡單,也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但不論如何,開始時很重要的。沒有開始,一切都是那麽的不切實際。(這是在搭地鐵去園區時,看到廣告裏寫著:“Its time to begin / Important to have a start” 類似的字幕,這是老天爺給我的暗示嗎?)











第十站:回到現實生活的緩衝期

在華山1914看了一部電影《第四公民》,原來這是之前報章上閙得沸沸揚揚關於美國政府私下獲取人民一切資訊的紀錄片,講述告密者被採訪的過程,以及當一切都公佈於世時,告密者與採訪他的記者的一些處境與應對方法。


在觀看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中,我有一種“回到現實生活中”的感覺。覺得從抵達臺灣后的自己是那麽的感性。這是回到現實生活的一種緩衝方法嗎?這樣的安排未免也太棒了吧!就在我回國的前一天。


第十一站:我的老本行

這創作園區也讓我看到了臺灣精品物品與藝術結合的一面。這裡沒有太多大品牌的奢侈品,有的只是文藝的精製品。

突然起了那麽一個念頭,覺得可以自己動手做,然後擺在自己的咖啡店裏賣。這樣的一個念頭,又讓我遇到了另一個因緣。

在第二天逛坐落在松山煙厰文創園區旁的誠品店時看到了一間專賣店用再循環紙手工製作了很多的文具如明信卡,信紙,記錄簿等等,物品非常吸引人。而且中間也有讓客人親自體驗製作再生紙過程的工具桌。這樣的相遇,讓我開始對未來的咖啡屋有更實際的概念。

再加上逛松山煙館文創園區的時候,第一個就踏入了一個非常棒的科技體驗舘。在參觀的過程,心裏不自覺地在想,看來我的心裏還是放不下我的老本行,不然今日的我不會在這裡。如何結合我的老本行,書與咖啡館,是我現有的概念。(後記:其實在宜蘭參觀羅東林場時,就覺得自己怎麽會參觀這麽靠近自己本系的景點啊!因緣不可思異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