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念念分明 - 四重恩


從小就不擅長與人相處,總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好復雜,好多學問,把頭腦簡單,思路直線的自己弄得好痛苦。長大學佛后,發現其實我們離不開“人”,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就需要跟很多不同的人相處,再后來更學會了,其實是這些“人”成就了今日的我。
當發現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人”,而后學習到行菩薩道就在走入人群中道理時,對於這樣性格的我確實是非常挑戰的。直到聽了師父的課,開示關於四重恩的教育時,才明白到這是訓練我們“心”程度的過程。從小總覺得跟“人”在一起,再怎麼地小心翼翼處理,有時還是會有磨合,計較,埋怨心升起﹔學佛后漸漸學習到那是因為心處在“眾生心”的程度,總是在意自己的利益與虧損。所以常常跟身邊的人比較自己獲得多還是少,別人做得少還是自己做得多等等,心中的杆稱無時無刻中都在影響著自己的心情和情緒,進而蔓延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聞法多年,最近學習到不要讓我們的心停留在眾生心,而應該提升到“菩薩心”。當我們開始懂得放慢生活速度,把心安住下來,觀察身邊的每一事每一物時,就會發現這些人事物帶給我們很多的恩惠。從母胎,出生,成長直到完成教育,我們都一直受惠於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可以平安成長,在受到保護的國土中生活,工作甚至成家立業,都是因為有守護我們的國家恩﹔我們在生活中得到的種種便利,如食物,住所,交通工具等等,不僅僅是因為付錢就可以得到這麼簡單,而是身邊一個又一個因緣組合而成就的,也就是我們需要感恩的眾生恩﹔最后,當我們做為人的基本需求還有教育等等得到滿足后,我們還需要感謝給予生命方向的三寶恩。
當開始看到別人給予我們的恩惠時,埋怨與計較的心就不會有力量升起,因為我們的心多了一個思維的空間,多了一顆報恩的心。就好比作為老師,雖然表面上是我在教,學生在受惠,但是很多時候都是這班小朋友單純的心,教會了我作為學生的條件。當跟學生講作業裡做錯的地方時,小朋友很直接的就是回到位子,立刻拿出橡皮檫,改了又匆匆跑到我面前,笑嘻嘻再把作業交上。或有時候,講了好幾次,學生還是沒做好而訓了他們,學生第二天還是會笑嘻嘻地跟我請安。這讓我學習到當師長在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如此,那裡做錯就趕快更改,不起其他復雜的心,還有小朋友那份對師長恭敬的心,也值得我去學習。這些生活上點點滴滴的小感動,小感恩,其實都是這些年不斷聞法、親近善知識、護持佛學班過程中所冒出的小小自覺心。
聽聞佛法讓我們越來越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生命的價值,更讓我們不斷地覺察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最近閱讀龍樹菩薩傳記時,深深為裡面“佛就在人的自性中”的一段文字有很深的感觸,這些文字讓我開始明白師父常常在課堂上說的佛性就是自覺的心。在聞法和護持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看清楚自己的心,同時也有很多因緣讓我們不時檢查自己的起心動念,有時會為這樣不圓滿的自己而感到難過,停頓腳步。但是佛法的好不只是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善心和不善心,還教導我們淨化人性而達到正覺解脫的方法。正因為“人人皆有佛性”,只要我秉持著像小朋友一樣單純的學習之心,不斷地改善自己,不斷地請示師長,向身邊的同行善友學習,不起其他雜亂的心,相信自己一定會不斷進步。在這個過程中,自覺的心會不斷地深入和覺察,進而淨化自己的心,轉識成智,當明心見性時,淨土就在腳下。
這一切,皆從一顆感恩的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