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在意的一顆心

3個月過去了,終于可以坐在電腦前把靜七的心得報告寫出來。

每一次來到靜五/靜七,我都覺得是給自己的一段心靈旅行,充充電。這一次亦不例外,而且還多了一個避風港,一份回家的感覺。

放下各種讓我透不過氣的角色,身份,責任,一個女生又搭巴士,又搭火車的來到不熟悉的Kluang,尋找那一份清净,一個睡得安穩的晚上,和一個可以讓自己好好吃飯的地方。雖然地點從般若苑換到普照寺,但每晚依舊睡得飽足。原來身體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樣渴睡,但長期疲倦纍積下來的疾病/身體的疲憊卻比我預想的多,靜坐時需要一一去面對這些果報。

7月7日早上,當法師報告最後一天的洗衣服務時,才突然發覺,原來課程快要結束了。第一次沒有去期待這一天的到來,也不想這麽快結束。自問:“我有足夠的正能量回到生活,知道接下來要走的路嗎?”

7月5日寫下:自己的心情如何?當時不想繼續去探索這個問題,只想讓自己放空,更何況每一支香都需要去應付身體的疼痛,妄念,還有覺察呼吸,沒有能力處理的事,就不去理它了。

7月6日:這麽多屆的靜五/靜七,跑香是讓我最感到不明與壓力的。到底我要跑多快?到底怎樣才算身心統一?每一次的跑香時段,我都希望趕快結束。雖然每一次都用儘力氣去跑,但都跑不出一個所以然。這一天的小參,鼓起勇氣問了師父,告訴師父我已經很盡力去跑了,跑得很喘很喘,法師還一直說跑快點。我的能力就到這裏了,怎麽辦?

師父回答: 專注在你的快步中。你太在意自己跑快還是跑慢。
當下的我:原來,那我等下試試調整心態,還有跑的方法。

回到禪堂剛好是拜佛時段。一邊拜佛,一邊回想師父的那句“在意”。也不懂在怎樣的情況,念頭就聯想到最近各種放在肩上的所有責任,角色和身份。當下,委屈的情緒一直涌上來,原來責任,角色和身份並不會讓自己累。讓自己累的,其實是“在意”兩字。想到這時,眼淚就流了下來。

每一個任務,每一個責任,每一個角色,都非常在意自己有否好好地完成,給出最好的。從不覺得自己是完美主義者,但當下去起了個念頭“學習當個不完美的人”。從小到大,都很努力地做個好榜樣,做個不讓人操心的乖小孩。所以,是時候學習當個“不完美的人”。

從這幾年的靜坐情況,就可以深深看到自己那緊綳的一面,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自己的能力/程度,不喜歡不完美的自己。 再仔細去看,其實這些在意都是在意外在的眼光,對於自己的日常生活,吃睡環境,身體狀況卻是很少去關心自己。

其實很多事,看似不在意,其實都是在壓抑著的。課程結束了,知道不可能在這個7天的營隊能排完所有的負能量與找到出口。但我知道,這幾天學到的禪修方法,就是現階段需要堅持的事。

這些天,看著師父,法師和監香們的用心與細心地照料我們。在檢討時,聽著各種各樣的要求,聽著總監香巧妙與大量地回應。當時覺得自己缺的就是這一塊大量的心。這樣的心,只有繼續用功靜坐,再藉由各種角色,責任與身份一而在,再而三地練習。

想想,自己的福報真的很不錯啊~ 有很好的師父在帶領大家,有得聞法,又有得護持佛教(修福又修慧)有很健康的家庭,現又有行孝的因緣。路會越走越沒路,只因心越來越小;路會越走越累,只因心太在意。

放下所有的妄念,放下所有的在意,專注地去做,覺察自己的所有身,口,意,以現在的能力去行,雖然不能處理得完美和完全解決,但我們的心不被干擾。我們的心每停頓在一個過去的點,就會被綁住,因爲這樣的停住,無法符合緣起的流動性。

很長的一篇心得報告,3個月后再看,是個很好的提醒。這一段文字的記錄,相信是一段心情的結束。下個星期三,開始新的旅程!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核心和力

一年一度的學報心得報告終于寫完了,相信這是這幾年裏最“難產”的一次心得報告,用了三個星期才有頭緒完成。

課本上提到小朋友可以在空閑的時間做義工,幫助有需要的人時,身爲老師的自己也分享了每個周末做義工的經歷,教教大小朋友做手工啦,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啦。。。那一刻,心裏為自己感到驕傲的。

很多人都很疑惑地問幹嘛跑到這麽遠去做義工,我的囘覆是在這個團隊已經超過十年了,捨不得。我們這一個團隊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團隊,它的特色在於“沒有特色”,更正確的說是沒有太多的個人特色。不是老師們很平凡,沒有特別之處,而是大家都善於把各自擅長的事,融合在一起,合力繪畫出七彩繽紛的彩虹。個人的烟火綻放,就只是一瞬間;組和的合力綻放,才能讓美麗的烟花開得更大與更久,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

這個團隊有老中少,跟我們一起成長的小朋友也開始慢慢長大,加入了這個護持的家庭。雖然大家的起步點不一樣,但彼此想要學佛的心,想要讓自己與別人變得更好的心卻是一樣的。

除了不捨,其實内心深處非常清楚這個學処讓我看到自己的生命價值。新年期間病倒醒來,問了自己:“到底這一期生命是來做什麽的?”而腦海裏盡然有了答案:“不外乎爲了訓練自己的這顆心”從我們呱呱落地到吐出最後一口氣,我們都在經歷很多很多的事,做出無數的決定。這些外在的變化,其實都是一個又一個珍貴的機會來訓練我們的心。每一次做的大大小小決定,都是在善心與惡心兩者中做出選擇。而做出抉擇的那顆心需要有一定的力量,才能把自己導向善的方向。這個“心”的力量,就是來自於平日聽聞佛法,護持青年團與佛學班慢慢纍積與提醒而來的。

還記得師父曾在課堂上說,我們要從“假假”的發菩提心開始,慢慢地真正的菩提幼苗就會在我們的心田裏發芽,不自不覺中漸漸長大。在聞法的過程,了解“心”想向善的方向(心的定位:意念朝向功德),懂得了方法,還需要不斷的去訓練這顆“心”。而護持佛教活動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讓自己從重複承擔中更清楚内心,去除内心不應該有的(雜染的),留下内心應該有的,讓心從“無明”轉成“明”,從“識”轉成“智”。這個過程,是在纍積自己的福智二資糧,讓我們在接下來的另一期生命也有這樣的福德因緣繼續走在菩提道上。

所以,有這麽好的“練心”環境與因緣,有這麽有魅力的團隊,和無時無刻指引我們方向的師長,這是是多麽幸福的事。既然進到寶山,還有很多寶藏還沒挖掘出來,就沒有離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