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走在硕士学位这段路的日子

最近寫的幾篇心得,想了很久,最後還是鼓起勇氣把它們放在這兒。

接受過去,重新開始
逃避了很久,是時候面對了。“唯有學習面對,才會有所成長。”

看了這麽多的訪談節目,不論他們的身份是藝人,歌手或是運動員等等。。。我都看到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或是目標而努力,吃了很多的苦。但反觀自己,卻是一個逃避現實,浪費自己生命,辜負父母與家人對自己期待的人。

好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但當想要做出改變時,心力卻是有降到零。怎麽辦?是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嗎?

其實聽到師父鼓勵自己繼續讀到博士學位時,自己真的非常開心,也作了一番的思維。看看別人,不論他們是在怎樣惡劣的環境,家庭,身體的缺陷或是社會的地位,只要堅持的努力下去,最後都能做出一番令人羨慕與敬佩的成績出來,所以學校的成績真的不能是個阻礙自己往前的絆腳石。美莊,你真的要相信自己,就當作這是一份工作,一份你不熟悉的課系而你又非常喜歡的工作,現在的你要從零開始學習。當你覺得自己什麽都不會而又想要得到你所要的目標時就會做出種種的努力了。

“阻擋你的障礙,必有其原因,這座墻並不是為了阻擋我們,這道墻讓我們有機會展現我們多想要達到這目標. 這道墻是為了阻止那些不夠渴望的人,是為了阻止不夠熱愛的人而存在的”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 lets us prove how badly we want thing, the brick walls is to stop the people who don't want badly enough" 摘自卡內基美隆大學資科系的教授Randy Pausch

接受過處,重新開始


走在碩士學位這段路
曾經告訴朋友,這是一段很孤單的路。雖然有家人,朋友與老師的陪伴,但很多時候都是要靠自己的。

這段路,我還沒走完。在走著這段路的期間,做了很多很多的夢,但很可惜的這些都只是停留在“做夢”的階段,而真正需要做的事又處在哪兒,沒有動靜。有時候會覺得,這是一段令自己感到羞恥自卑,無法面對自己,對不起家人與朋友的日子。

我想,今日應該結束了這樣的生活了~

夢,不只是夢,還是我未來要走的路,所以希望今天能好好的把我的夢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在這條學習的道路上的一個指標。

第一個夢
希望現在研究出來的紙能在馬來西亞生產與出售。所以,現在的我一定要快快把論文寫完,然後參與比賽,希望能吸引廠商的註意,學習與廠商接洽,聯手生產這個產品。可能這個產品還不是很好,但至少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機會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研究的弱點。

第二個夢
希望自己能註意與收集更多對於環保方面的資料,通過自己的生活作息,自己成功轉換的習慣,然後把這些經驗與資料通過很好的管道與大家分享,不只提高大家的醒覺,也讓大家慢慢的動起來。有時候覺得雖然自己也看了很多這方面的訊息,但只是那時的慚愧與醒覺,回到生活卻不懂應該從那開始。所以,現在開始要註意與學習把垃圾分類的訊息,然後好好的實踐,記錄自己遇到的問題與成功解決的方法,這是我的第一步。

第三個夢
希望自己能在畢業後能在一家紙業研究或是關系紙環保的工作,並得到公司的贊助得以繼續半工半讀,完成我的博士學位。所以,現在開始要好好充實自己的資糧,論文寫完後就要好好註意大馬或鄰國這方面的就業機會了。所以,未來的方向是關於在紙或是能再循環塑料的環保。

第四個夢
不論我花了多少年,都希望自己能完成博士學位。希望可以成為講師,讓大家懂得這科系珍貴的一面,但同時更希望可以以自己在紙業這方面的資糧,讓自己參與更多環保的工作。

最後想告訴自己,雖然過去的日子(不論是學士求學時或是現在),自己依然還是沒有追上應有的知識程度,但不要被過去的自己打倒或失去信心,只要繼續努力就行了。還有,完成碩士與博士的學位,並不是為了要提升自己在社會的地位,或是得到更多的金錢,而是通過這階段的知識水平,成就更多能改善這社會的事情,一種回饋社會的方法。

慚悔後就要行動了!還有要有個心理準備面對之前種下惡因(懈怠)的果報,應該很難做到歡喜接受那惡果,但至少在面對時能好好守護自己的身口意(尤其是口業),不種下另一個惡因就行了。

送給自己一句:期許自己有一個更進步的明天~

安分守己
剛與一班大學時期的朋友聚餐會來,原來大家都認識了將近七年了。這一班朋友裏,只有一位是學妹,其他的都是自己剛學佛時同一屆的法侶,都是女生,而且都是單身。一直以來都喜歡與這一班朋友聚會的時光,因為大家都能很坦誠的分享彼此的心得,給與彼此意見或看法。但,今天在撲約前卻起了一點點的擔心。Haiz…擔心大家會問你的碩士讀到怎樣啦?幾時畢業等等我已回答了好多遍的問題,不是因為答了很多遍而煩,而是每次回答都有點心虛的感覺,覺得連自己都不清楚何時畢業,但卻也回答得很實在似的。

但是,在聚餐時,因為那一位學妹也有打算讀碩士學位而問了我一些問題,所以聚餐的大部分時間都與她分享自己在這段路的心情。很坦白的告訴她自己最近才整理出一些自己的心理障礙,心裏的壓力開始減少一點點了,也告訴她自己在未開始這段路前少做的一些事情而希望她去註意的。這樣的分享不會很多,但覺得每次自己這樣坦白的分享後,心裏的壓力會逐漸減少。可能在這過程中,承認了很多自己不足與不圓滿的地方,所以心裏較釋釋懷了。曾在一次的訪談節目中聽到一位嘉賓分享,他說很多時候是因為面子的關系而讓自己或身邊的人帶來煩惱,聽到這時,我真的覺得自己也是如此的,太愛面子了。

所以,應該怎樣呢?還是乖乖讀多幾本書,老老實實,每一天都安分守己的寫論文吧!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老朋友相聚老槟城

整理了靜五的心得,是時候繼續整理還未踏入般若岩前與社區十八聚會的心得了,爲這美好的聚會留下文字的記載。

還記得當踏入靜五的第一天與第二天靜坐時,會因爲身上被太陽曬過而些許疼痛的皮膚,而聯想到幾天前剛結束的社區十八在槟城的小聚會。但坐了幾天,腦海裏不再飄出這些畫面了,所以現在只好坐在電腦前發呆一番才行。。。

因爲柳音的婚宴,所以促成了聚會的因緣,大夥兒也選擇了新娘的故鄉爲聚會的地點。雖然自己不是道地的槟城人,但由于在這美麗的島嶼生活了將近七年,再加上其他槟城朋友需要上班,所以只好硬著頭皮成爲這次聚會的“導遊”。也因爲之前在大學期間已曾與這班社區朋友參觀槟城一些比較響當當的旅遊勝地,如極樂寺與Bt Ferringhi海邊,所以就會比較頭疼這次要去的地點。當然還是有很多可參觀的景色,但心裏希望他們能看到有別于其他較著名旅遊景點的地方,一些比較少有機會接觸的老槟城。

就因爲沿著這樣的想法,也因爲之前答應了要帶麗麗參觀槟城古迹,經過討論與收集了一些資料後,最後計劃星期五帶四位美女到喬治市富有濃厚曆史與文化的宗祠與姓氏橋走走,然後才到美麗又幽靜的菩提心苑和植物園散步。而星期六等人齊了,就帶大家到母親的家鄉-浮羅山背的漁村走走,體會槟城樸素的一面,然後才一起出席柳音的婚宴。

計劃是計劃好了,但心裏還是有些許的擔心,不懂在首都生活了幾年的朋友能不能接受這次樸素的槟城之旅,同時也擔心天氣的變化。但,這樣的擔心就在聽了麗芬的一句話時就較釋懷了,她說她的先生很遺憾不能參與這次的聚會,因爲有過與社區學員一起出去玩的經驗讓他覺得社區學員總是會去到一些特別的地方。也對噢~但我想不是大家特別會找到好的地方,而是大家的接受範圍都很大,願意嘗試,再加上自己也很期待浮羅山背這一趟的行程,所以就繼續吧~至于天氣嘛,只能不斷的做慈悲觀,看大家的福報咯!

就這樣參觀了龍山堂邱公司,謝氏宗祠和潮州會館,然後在Abu Siti Lane的小巷子喝椰水消暑,之後又在老舍茶房喫口花茶閑聊,休息了一番就到姓周橋吹吹海風拍照。回家休息後,廣文就來接班,帶這四位美女去吃晚餐,聽說還在關仔角放風筝呢~ 就這樣渡過了喬治市的旅程,而明日浮羅山背的旅程還真是走一步,看一步了。雖然很希望大夥兒可以一起坐舅舅的捕魚船出海,還有機會參觀做豆蔻水或制作豆蔻的廠,但一切都是那麽的不確定,所以都一直告訴大家不要有太大的期待,但心理就默默的祝福到時一切順順利利的。幸好,一切的因緣都不錯,認識了一位非常棒的制作豆蔻水的老板,也順利與平安的體會了久違的出海經曆,更參觀了蕙芳的營養早餐店和出席了柳音的晚宴。沒有華麗的排場,沒有亢奮的心情,我想有的是淡淡的古迹之味,還有鹹鹹的海風味,更留下了在海上漂蕩的社區十八主題曲〈自覺爲帆,用心起航〉。

寫著寫著,已寫了這麽多字,好像是在寫一篇記述文。。。沒辦法啦,真的就只想到這一些了。。。最後還是想寫下一些學習到的心得:原來當我們都沒把自己的局限或框框鎖定時,我們的心胸就會比較寬大,能接受更多的事物,無形中給自己制造更多想不到的機會,接觸更多的事項,最後,收益最多的就是自己了。

最後,我想這一趟的槟城之聚會應該是社區十八2010 年最後的一個聚會了,明年又有不一樣的因緣與聚會了。衷心的祝福社區十八的每一位社區學員與中央,希望將來的日子裏,我們都會一起走在佛道上齊精進,和擁有更多更多相聚的因緣。祝福大家!

龍山堂邱公司@19/11/2010


姓周桥@19/11/2010

老舍茶房@19/11/2010

Abu Siti Lane椰水摊 @ 19/11/2010                                      

位于Farlim红茶馆点心屋@20/11/2010

豆蔻uncle@20/11/2010

浮罗山背的Kuala Sg Penang@20/11/2010

出海去了~@20/11/2010

自觉为帆,用心启航@20/11/2010

三位可爱的妹妹~@20/11/2010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放下的初體驗

靜五終於結束了。。。結束時才察覺原來這次已是第五屆的靜五了,當年自己第一次參與的密集靜坐課程就是第一屆靜五,間中參與了兩屆的靜七,今年又再次回到靜五。可能是因為最近的生活盡在簡單化中,亦或是人數比較少,天數也比靜七少了兩天,所以覺得這次比較舒服,人也越來越放松。

慚愧自己在營前沒有做好身心的調整,所以並不會對這次有所期待,只希望能放松地坐完每一支香就行了。雖然營結束了自己還在放松身心,察覺呼吸的階段,但其實已有所進步了。當然用四年的時間還在學習放松的確是有點慢啦,但總比之前不懂自己做錯,控制呼吸來得好多了。(唯有這樣安慰自己)

因為四年前靜五結束後在心裏默默發了一個願:“希望每一年都能參與至少一次的靜五/靜七課程”,所以每一年都毫不猶疑地填下表格,到般若岩報到。今年也不例外,但直到靜五課程開始前兩周,甚至在靜五期間,腦海裏不斷動過這麽一個念頭:“從去年的靜七回來後,自己在家都很少靜坐,甚至營前也沒什麽惡補,為何還要參與今年的靜五,一定不會進步的,而且還會很辛苦”。但當在課程結束時,心裏卻非常慶幸自己當初做的決定。在這期間,我學習到唯有放下一切的期待和有所求的心,然後繼續不斷努力,最終必有收獲。

還記得在其中一支香,當做了幾遍身體掃描以放松身體的步驟後,心裏開始期待能察覺呼吸。但心越有所期待,越不能放松自己,又擔心自己控制呼吸,更別說察覺呼吸。就在這時心裏起了一個念頭,把這個想要覺察呼吸,擔心控制呼吸的念頭統統放下吧!就這樣,念頭一轉,人放松了,呼吸也覺察到了,心裏真的很開心!人就是這樣,嘗到了甜頭後,就希望下一支香也能如此。但忘了每一支香都有其當時的因緣,而且心理那個希望能如上一支香的期待又是一個有所求的心,所以最後不但察覺不到呼吸,還得捱腳痛。當時想起了文建師父的一句:“let go (放下)”,原來是這麽一回事。

還記得曾聽師父說過,以前禪堂只有出家人才能進入禪修,而現在身為在家人的我們能有機會進入禪堂,坐在那兒靜坐,可是多生修來的福報。所以,真的很感謝一切的因緣讓自己能再一次的擁有讓自己收攝身心,修福修慧的時間與空間;還有,感恩一起在禪堂裏一起共修,給我力量的佛友們;最後,更要感謝用心護持此營的外護,監香和師父。

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自己能在家繼續用功,好好的守護自己的根門,不讓心太散亂。還有,願身邊有更多的法侶或朋友也有這樣的福報參與這課程,一起學習。最後祝福自己,也祝福大家。

嘻嘻,如果有哪位看了此文章也想參與這個課程,可到以下網站下載表格!
http://ipohretreat.blogspot.com/

映念合十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社区十八幸福+欢乐的聚会

润瑛与凯毅的婚礼晚宴已结束了,但看着上载在面子书的照片,脑海里不断涌现从筹备至回到槟城这段日子的片段。

因为      润瑛与凯毅的一颗善心,
所以      聚集了社区十八伙伴们再一次携手合作的因缘。

因为      知道这佛化婚宴背后美丽的因缘,
所以      在筹办的期间隐约能感觉到一股实践佛弟子使命的力量。

因为      大家的心靠得很近,
所以      地理的距离与时间并没有把大家分得很远。

社区十八,我们这一群朋友,认识也有七年了。一开始是因为社区的关系而需常聚在在一起开会,讨论计划书,办活动等等而慢慢地建立起彼此的法情。虽然毕业多年,社区十八也已闭幕,但大家之间的友情与法情却没因而中断,偶尔都会办一些聚会,互相了解彼此的近况。而这次更因为新娘与新郎是这区十八的中央与咨询,所以我们这班小瓜就一起筹备这次的“佛化晚宴”做为给他们俩的礼物,也乘机聚会!

虽然没有合作四五年了,但在这次的筹备过程与婚宴进行时,却依然能深深地感受到彼此的默契,更看到了大家的成长,感受到“共同迈进”的温馨。

筹备中自己除了参与讨论整个婚宴的概念与流程,就只需专心做好司仪稿与短片,心里根本不曾担心到吉隆坡的交通与住宿,因为知道有人在处理了。这样的安心是温馨的。。。

婚宴前的集训与彩排: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流程,用心学好手语,改良司仪稿和处理短片,仿佛回到学生时代一起讨论计划书,排练与捱饭盒的岁月。此外,没有参与彩排与集训的,也在不同地方执行各自的“任务”如准备歌词或扮演司机角色。这样的互助互爱是温馨的。。。

婚宴进行时:在进行敬酒仪式,当有一位嘉宾要我们注意站在小型舞台的双方家长安全,而我指出缩躲在舞台后做防范工作的伟汉时,那时我突然有种“proud be part of this team”骄傲的心情。这种大体为重的行为是温馨的。。。


聚会聊天时:当分享最近课业上考虑的事情,社区朋友给于的意见指出了自己的盲点而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时,困扰的心情顿时消失了。这样的分享是温馨的。。。

这种温馨,不是因为一首歌或一句话,而是大家虽都在各自处理手上的任务,或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心却是系在一起,互相陪伴所感受到的温馨感。所以,多年后当大家又在一起喊“肯定自己,大体为重,互助互爱,共同迈进”这口号时,心里是非常踏实的。

这次的晚宴,虽然大家都是被邀请出席的嘉宾,但却发觉大家在带着愉悦的心情享受那幸福的婚宴,同时也认真的处理自己岗位上的任务。脑海里想起了在行者培训营里那句:“把重量放下去”,原来是那么一回事~ 当大家全心全意的在做同一件事时,其实是这么棒的!这样的把心放在一起,其实是经过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与沟通,慢慢出现属于我们之间的沟通语言,旋律和默契。

近年来的自己不断在改变自己处事的态度,在认真与放松之间不断的做出调整,但仍拿捏不好:认真时过于认真,不只自己压力,身边的伙伴也辛苦;不然就是过于轻松,放低要求,结果很多事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当看到倩仪那认真的态度时,心里做了很多的思维,脑海里也想起行者营的一个游戏与师父的一段话:“你们这一组会安安全全把事情处理好,但却不会做出特别好的成绩出来。(大约这样的意思)”

很多时候自己都给于自己一个“应该认真”或“应该轻松”的框框,但却忘了很多时候都需要看当时自己与环境的因缘。凡事都应该尽心尽力,但同时也要具备无常观与无我观。无常观,不是不计划任何事,而是要时时记得不是每一样事都如自己所计划般,要随因缘做出改变。无我观:每一人包括自己会呈现当时的言行举止或决定都有其背后的因缘,我需要学习去体谅与了解。


总觉得与社区朋友的缘分有点特别,一开始大家在社区办活动时,因需要配合不同大专的时间,见面的时间总是那么珍贵,所以每一次的见面都充分把时间用在讨论目标,计划书,活动的流程等等。。。闲聊这样的画面,还真是少之又少。所以当今年新年期间到丹绒士拔拜年,离开前大家聚在佛学会那悠哉悠瑕闲聊,不必为下一个活动而有所顾虑的轻松心情,那时心里突然很感触,因为这样的画面与心情在以往是无法体会的。大家聚会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心却是陪伴着彼此的。

最后,衷心的献上我的祝福:生命中的朋友,谢谢你们的陪伴,祝福你们~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当 DSG facilitator 的日子(三)

02/09/2010 《难得》

自从当上佛学班的辅导员后总是需要出席大大小小的会议,有时更是开至半夜,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一两点。但因为自己在大二与大三求学时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都已有心理准备,也并不觉得怎样。但今天在早晨六点半开始的会议,还真是适应不来,所以会议中大部分的时间脑袋里都是空白的,很难集中去思维。

虽然空白,但还是清楚讨论的课题 《五戒 - 家庭与社会》,也尽量让自己集中精神参与讨论。会议结束回到实验室,空档的时间回想刚才的讨论,虽然自己已上过好几次关于五戒的课,听了很多的开示,自己与朋友也曾在初级成人班带过这课题,但是在两次的讨论过程中自己还是有很多不解,不明白的地方,也常会迷失,捉不到受持五戒的真正意义。就好比犯戒需具足的条件,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不杀戒的五个条件而已,其他四个戒的条件都是很模糊的,幸好经过讨论后,脑海里有一些概念了。

不晓得是否不习惯这么早起床后就需要讲这么多话而不禁去深思一个问题:“佛学会的人/大学生是不是想太多,讨论太多,把简单的东西给复杂化了?” 在省思这个问题时,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想法:“的确啦,我们真的是这样,这也讨论,那也讨论,还要反思什么的啦。。。但,这画面可是非常难得啊!试问工作后有那位同事会在早上六点多,被在身边讨论“同性恋”,“怀孕期间发觉胎儿有残缺是否应该堕胎”,“玩网上游戏的利与弊”等等较严肃的课题,而且彼此间都很用心地聆听与给意见呢?” 印象中与前同事的聚会都是聊聊彼此的近况,八卦谁又要换工,谁又要结婚啦等等。不是说聊这些不好,而是感觉好像有点空空的。。。所以工作那两年,心得报告也停写了两年是这个原因吗?

哈哈,自己也不晓得!因缘如此,就接受吧~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童年回忆(一)

因为一时心血来潮,把这几年新年期间拍的照片制成短片,引起堂姐的注意,答应了她将把当年孩童时代的照片也制成短片,让大家回味回味。。。

这一个答应已是几个月前的事了,至今还未动手做。懒惰是其中一个原因,脑海里还没出现画面也是一个让自己迟迟无法开始的因素。还记得当堂姐把当年的照片拿出来时,大家都笑成一团的样子,看着当年大家傻乎乎的模样,设计的画面慢慢出现了,但资料好像还不够。。。短片就这样给搁了下来。


乘这周末回到家乡空闲时段,拿着相机回到祖屋,咔嚓咔嚓的摄下了很多的照片,在拍摄中也慢慢的构思短片的内容,就这样不知觉地陶醉在当年的回忆。脚上虽踏着与当年同样的土地,但其实很多人事物都已经改变了,当年拿来当加哩的红泥土也已经变成钢骨水泥、曾经让我们一起钓鱼戏水的小河现也已被杂草掩盖了,水流也没以前那样流畅了、更少了我们当年的嘻笑声、连总是坐在门口迎接我们这班小瓜到来的阿嫲也离开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更让我想把之前的照片统统找出来,制成属于我们童年的短片,档不住时间与空间的变迁,就让照片把回忆给留下吧!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当DSG facilitator的日子(二)

趁还未到五点前的空档时间,希望能把刚才整理的心得写下来。

脑海里依稀记得昨晚在莲苑与两位同伴因“学员反映因过去一年大多数都是通过团康游戏学习佛法,所以当上个星期复习课所有的题目都源之讲义时,不常接触名相的他们开始觉得吃力”的课题而花了一些时间讨论"我们是否要在接下来的课降低程度?”

还记得,当另一班辅导员把我班学员的反应告诉我们时,虽然已有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的课题,但还是很不自觉激动地向把当初的我们如此出题的原因告诉对方。其实明白她是无辜的,但我们都忘了这一点,真是不好意思~其实应该感谢她才对的。

还记得在讨论的过程中,自己也发表了一些见解,如:“在佛学班,辅导员不是唯一学员取得法义的来源,他们还可以从身边一起上佛学班的同修学习,或是自己也可能成为其他同修的资料来源。”, 而且也不赞成把程度调低。其实在讨论的过程中,自己也不晓得那一个做法才对的。

今早起床时,脑海里突然出现了那么一个念头:“昨夜的讨论, 不论我们的看法如何,讨论得多么有道理,但其实我们都是站在“辅导员”或“学长”的身份去处理这个课题,这没有错,但我们忽略了一点东西。在想着如何带佛学班时,总是希望学员能多一些分享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或是不如意的事,然后辅导员就扮演者“我帮你分析这件事”或让其他人去发表能帮助他们的意见。自己常把“希望通过带佛学班而能让自己也有所成长”的想法掛在口中,但真正策划与带佛学班时,其实都有种“我是教的人,你是学的人”的心态在隐隐作祟,这里面隐藏了细微的分阶级心态。

所以,我想除了昨晚三人的讨论外,其实我们更需要在佛学班,这么一个不错的交流空间里与学员们一起讨论这一个课题,告诉他们我们的困扰与背后想要成就的目标,然后大家一起寻找出最好最适合大家(我们这一班)的方法来处理这个课题。希望从中让学员与我们自己了解到辅导员不是万能的,高高在上,我们也是有烦恼的;而且也希望藉此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提升学员的参与感,让大家(包括辅导员)知道佛学班不是辅导员的,而是大家的,想要怎样的佛学班,就要大家一起努力想办法去营造,种下善的因。这样的话,辅导员不会因为学员的反应冷淡或出席率差而自责,学员也不会站在“给意见”的立场告诉辅导员要改善的地方,因为这一班是属于大家的。此外,也可让FW的学员们了解到自己往后带班时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最后,我想在这个课题上要不要降低带课法义的程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降低辅导员高高在上的心态。

这只是一种属于完美的理想而已吗?还是可行的?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当DSG facilitator 的日子(一)

30/07/2010 《忘了?》
理大佛学会2010/2011佛学班终于揭开序幕了。原充满欢笑与人气的DKU现也回到了平静的样貌,而自己也在享用着迟了的午餐,慢慢地回想刚才发生的一切。

感触?害怕?或期待?没有太深刻的心情起伏,有的只是会不自觉地回想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己,以前的佛学会。以前所经历的感觉现已不能再出现,只能回味。。。脑海里出现了那么一个想法:“不晓得刚才坐在身边的学弟学妹们是否正在经历着类似我以前的心情感受?”无法知晓,也不懂这重要吗?

看到大家很努力地拍摄,明白大家都希望这些照片与影片能留住回忆与呈现出“家”的感觉。但在拍摄的那一时刻,这感觉曾经出现在照片里每一人心中吗?自问自己“有吗?”家外之家的感觉应该是怎样的?如果连自己也不知晓或忘了。那要怎样让学员感受到呢?

06/08/2010 《为什么?》
坐在莲苑观看两位学弟学妹送给毕业法侣的自制短片,短片里充满了他们同住在莲苑时的温馨搞笑画面,还有收录了一些过去式与现在式“家人”的祝福语。虽然自己没有与他们一起共度这些可爱的回忆,但在观看短篇时,心里却很强烈与踏实的感受到“家”与“一家人”的感觉。为什么一星期前在DKU, 同样观看类似的短片却没有这种感觉?真的是忘了吗?

13/08/2010《感受到了》
坐在宁静的宿舍食堂,也许是因为斋戒月,也可能是因为现不是早餐或午餐的时段,四周都是空荡荡的桌椅,偶尔会因分神而听到电视传来的声音。在这样舒服的环境下为中午佛学班作最后的复习与准备,这可是一种享受,而且较容易专注。

看着摘自书里一段作为总结的文字: 佛法不是知识的传授,更不是作为娱乐的消遣品。佛法是认清自己有病,而求良医法药的。 在自我演习与准备总结的部分时,突然内心很大的感触,佛学班的出现就是提供一个空间让学员,辅导员与理事们闻法,提升自己法义上的资糧。继续读到 听闻佛法,是作为自己修持的准绳;听法而能见于实行,这是最重要的! 时就更明了佛学会其它的活动就是要提供学员另一个空间去实行所学的法。突然有个想法希望每周的佛学班都会有一或两位的学员分享他们在办活动时所面对的问题或心里难以调伏内心习性的经历。

回想自己当年大学二年级上佛学班,是因为自己是佛学班的一份子、社区学员、辅导员培训课程学员这些种种的身份而自然走到佛学班?亦或是自己非常渴望能在法义上提升?不论之前的心态是如何,我都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营造一种大家一起在法义上进修,一起分享与讨论以佛法的角度与面对生活上不如意或如意事的空间。

上面的想法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发现,但却在这一分钟非常真实,踏实地感受到这空间的重要性,好像终于听懂学长们之前重复又重复的道理,真是法喜充满!感恩~ 还没上课就已经法喜充满,今天的课应该是愉悦的!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们所选择的方式,也未必是别人能接受的。当别人和我们不一样,不是他特别笨,也不是你比较聪明,学习的道路没有绝对的方程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摘自22/06/10 星洲副刊〈新教育〉的一段文字。

喜欢上述文字,更喜欢文章里Grey Evans的一段话:“我们常常先入为主,看到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方式,就会嘲笑别人的方法是愚笨的。要达到目标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禰补自己的不足。”

一开始喜欢上述两段文字是因为它们触动了我的心,起了一种自我勉励的力量让自己拥有更正面的思路走在纸科技研究这条路。然而,读着读着。。。脑海里开始联想到最近大马教育界的一些变动。

还没到台湾旅游前,首相宣布了第十大马计划,其中一项令我较为关注的是把入学年龄从六岁提早至五岁(我本身一直以为是七岁)。而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更在计划宣读的当日指出教育部将在第十大马计划期限内,落实提前一年入学的新设施。本身并不是教育界的专业人士,也没有很深入去了解这样的一个决定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但,不知为何,当阅读到这报导时,心里有些许的反对。没花太多的时间去探讨自己反对的心态与理由,就这样把反对的想法放在心中出国旅游去了。

到了台湾,呆了大约一个星期,参观了当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在这短暂的接触过程中,免不了就会把该国的情况与大马做一番的比较,其中包括农业,城市规划,教育,环保,地方整洁(尤其公共厕所)以及交通。当然,在这短短的一周内能了解的资讯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但还是能大概的看到两国之间差异的地方,他国能取之处。

回到大马,在回槟岛的路程中,听到电台正讨论着近期的热门课题 – 教育部或将废除两项政府考试(即小六评估考试,UPSR及初中评估考试,PMR)以让老师和学生们专注于提升教学方面的创意、学术态度和课外活动。当听到这消息时,本应开心大马教育部终于开窍的我竟然还是和当初听到提前一年入学报导的心情一样,不认同。

这一次,不晓得是否到台湾走了一趟回来,接触不一样的国情,把事情看得更广泛。观察到自己心里的反对其实并不是针对于该即将实行的政策,而是心里对执行此政策的人/部门起不了信心。每一个决定必有其利与弊的地方,而我也相信宣布此消息的领袖有信心公布这政策想必有参考过成功的例子。但参考归参考,请别忘了别国之所以能在这样的教育政策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不只是单一的靠那政策,而是全面性的从该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教师、家长、教育部官员的社会与教育背景,大学所扮演的角色,甚至该国人民思想成熟度种种不同的因缘凑合而互相扶持,演变出适合他们国民的教育政策。

这是适合他们,属于他们的,所以如果硬把整套教育政策搬到我国,最后很可能会把最好的变成最不好的,不是“它”不好,而是“它”可能并不适合我们。我们是应该参考别人的优点,但在参考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了解自身的真实状况,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把我们所缺的那一块填补得圆满,而不是硬把四方格塞进三角形的缺口。

再来,我们也发觉到当台湾的领导层在推行一个政策时,他们不仅有引人注目的口号,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真实的行动,全面性的去教育所有阶级的民众。该国的环保工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好到甚至做为旅客的爸爸也懂得应该把垃圾分类,才丢进正确的垃圾桶里。这样的号召力,不是单单只靠学校一年内上几堂课,短暂的广告轰炸,推出不同类别的垃圾桶但却没有持续的做提醒,检讨以及教育民众工作所能成就的。

做为大马国民的我们,当遇到好的东西时,很自然地都会很想把好的东西学了带回国;同样的我也相信我国的领导层看到外国优良的文化时,也会想把它们引进马来西亚。但,如果我们的执政部门还是像以往般的我行我素,高喊响亮的口号却只有三分钟热度做推广的工作,我相信不论政府要推行任何好的政策,我再也不会有信心,不是不认同该政策,而是不认同政府的执行能力与态度。

在写这篇文章时,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是站在与国家领导层对立的立场,只想以一位平民的立场抒发自己的感受与看法。人民抒发出来的每一个心声其实背后的动机都是那么的单纯,就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进步与改善,这样大家才能安居乐业。所以衷心的希望大马的领导层能做出改变,带领我们走出属于大马的康莊大道。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思念

一年了,妈妈,母亲节快乐!
原来,思念是会令人掉眼泪的。。。
最近的我好像常掉泪,但别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今天是母亲节,明天是您往生一年的忌日。
好巧!
思念的心好像也跟着加倍了

妈,你要幸福哦!

女儿在这儿献上祝福
P/s 爸爸也很怀念您,但别担心,我们会好好照顾他的。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今天(一)

今天,没有很好的开始,有的只是车子在早晨时被别的车子堵着,而出不来。站了一段时间等待车主的到来,按了很多下的喇叭,还是没看到任何人后,看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就敢敢的尝试在那狭窄的空间驾出去,结果竟然可以,而且竟然没有迟到。顿时好生气刚才生气的自己,觉得好丢脸。。。

今天,没有很好的开始,当到达学校想检查PO是否已经被批准时,发觉躺在那儿几天没动静的PO既然还没被批准,而且连报价单也不见了。心里的怨气又开始了,等待还未上班的负责人。

今天,没有很好的开始,看着桌上已躺了将近两个月的相机修理单据,立刻拨电联络那店员想知道情况如何,结果不但没有好消息,而且店员更不晓得那相机修理情况已如何。店员答应半小时后再次联络我,也只是一个空头支票。尝试再打去,竟然还说一个小时后再打给我。而我答应了。。。我可以很生气地拒绝,因为他们已经开了一次的空头支票,但没选择这样的回应,因为不想自己再生气了。

今天,的确没有很好的开始,这是已经过去且无法改变的事了,但我却可以让今天有一个很好的结束。虽然半天已经过去,但却也不能忘了其实我还有剩余的半天,如果我好好的掌握接下来的每一个因缘,创造更好的因缘,我是有可能改变这一文章的结尾。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改變

最近看了幾部戲,終于在今日把心中的想法與感動化爲文字,讓它成爲自己生命中的一個成長記錄。

電影院,對我不陌生,但卻不是常客。偶爾會因報章上對于某些電影的介紹而被裏頭的故事情節而吸引,然後期待上映的那一天;有時是因爲戲裏的好演員或導演而踏入電影院;更有時就只爲了那電影的戲名而買了戲票。但因爲這些情況都不常發生,所以很少踏入電影院。但最近的幾部好戲卻讓自己常跑戲院。

《2012》一部期盼已久的電影。期盼,因好久都沒看到講述世界末日題材的大制作,而且這一天的到來就只在未來的三年後。除此之外,另一個吸引點就是這部電影的導演Ronald Emmerich 也是《Independence Day》的導演。《Independence Day》是中學時期非常喜歡的電影,講述外星人來侵地球,地球的領導人如何以卵擊石合力地擊退外星人,至今仍然難忘影片裏取勝的那一刻與那一位美國總統的魅力。

當投入在《2012》的故事情節,看到因爲一位印度科學家驚人的發現而使到各國的領袖與科學家展開了排山倒海而又高度機密地爲末日做准備的那一瞬間,心裏頓時不自覺地想,不曉得此時此刻世界的某個角落會不會也有類似的准備工作正在進行著?如果三年後的今日真的是世界末日,現在的我會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我想我還是會像現在一樣地繼續生活,不覺得需要怎樣的改變,而且很可能末日那一天還未來臨,生命的無常就已經來臨了。曾經有聽過那麽一個說法:每一天早晨的醒來都應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自己又賺到一天學習的機會了。雖然自己還未能做到每一天都有如此的正念,但卻會在自己懈怠時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浪費了這期生命的學習之旅。

這樣的自我對話繼而延續了另一個想法,世界末日代表地球來到其不能負荷的時刻而需要做出重組的變化,這一個變化可能對地球來說是件好事,但站在人類的角度,卻是意味著可能造成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一期生命的結束,人類文明的大洗牌。

末日是人類文明的大洗牌,《十月圍城》裏發生在香港的改革活動也是一項文明的大洗牌。這是一部自己從沒想過會踏進電影看的戲,可能是因爲其片名吸引不了我,可能太多大牌的影帝影後讓我感到這只是吸引觀衆的不優策略,進而沒注意到原來這是一部講述孫中山先生改革的電影。故事環繞在1906年十月,革命領袖孫中山與十三省革命代表見面會談期間,清廷將軍企圖刺殺孫中山而買通香港警察,在全港織起了一張“刺孫”的天羅地網,所以就有了《十月圍城》這樣的片名。(部分資料源之http://baike.baidu.com/view/2181547.htm)

但我個人更喜歡其英文的片名《Bodyguard and Assassins》,這部戲裏的每一位革命義士都是孫先生在那短短幾個時辰的保镖,大家的目標一致,但背後的意義卻是那麽的不一樣,都藏有各自感人的故事。就好像賭徒(沈重陽)是因爲自己的女兒與前妻而奮力地保護李玉堂(商人)、車夫(阿四)是因爲要保護自己的老爺與少爺,希望他們開心、戲班女(方紅)是因爲想延續父親的使命而加入了革命、小販王複明是因爲受到商人李玉堂那慷慨主持正義的激發,接受了李玉堂“幫我保護一個人”的請求、乞丐(劉郁白)是爲了回報李玉堂幫他贖回家傳之寶的恩惠、還有史密夫探長用計陪伴李玉堂走那短短的路程,其中也包含了朋友之間無言的協助。他們有些甚至不認識“孫中山”,不了解革命的意義與影響,更不曉得當他們把自己的生命擋在孫先生的前面時,其實不僅保護了孫中山一人,更是保護了中國千千萬萬人民,給予了他們一個自由。他們那單純又無私的付出感動了我。

這部電影另一個讓我眼眶盈淚的情節是當孫太太(孫中山的母親)握住李重光(少爺)的手說:“我代我的兒子向你的雙親致謝”,這句話背後的意義深遠啊!當我們望著自己遙遠的夢想,努力的去實踐時,往往會忘了在背後默默支持著我們的父母親。如果沒有他們用心的孕育與栽培,確保我們衣食住行教育沒一欠缺,根本就沒有現在有能力追求夢想的我們。我想這飲水思源的精神也是《Avatar》這部電影想要帶出的訊息。

一群因爲Pandora Planet(潘朵拉星球)上礦物元素“unobtanium”的科學家而將人類的DNA與Na“vi人的DNA結合,制造了一個克隆Na"vi人,這個克隆Na"vi人可以讓人類的意識進駐其中,成爲人類在這個星球上自由活動的“化身”。貪婪與忘恩的人類爲了取得那昂貴的礦物元素而想鏟毀了Na”vi人所重視的一棵樹,一棵能與他們最神聖的神明溝通的樹,如沒看錯Na”vi人好像把它稱爲“母親”。男主角也說過那麽一句話:“他們在自己的地方也是毀滅了她,所以他們必會一樣的鏟除了她。”在這一段話裏,“大地之母”這一個詞句就這樣的在腦海裏冒出來了。是的,我們這群貪婪與忘恩的地球人,忘了自己也是因爲由這無私的大自然所孕育出來,無條件地給與我們一切所需要的,但我們從來都沒說過一句:“謝謝”,還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她,完全不理會地球這偉大的母親正默默地承受被摧毀的痛苦,因爲人類的眼中就只有“財富”,“權威”還有所謂的“文明”。

當影片的情節來到人類運用了高科技的槍械和炸藥攻擊僅以弓箭和禽獸的Na“vi人時,我的眼淚掉了下來。身爲地球人類的我竟然沒站在那拿著槍械的地球人身邊給與支持,反而爲了那陌生外星人被毀滅的那一刻而哭了。往深思想,其實這行眼淚還是有爲地球的人類而流,但並不是因爲他們被打傷了,而是爲人類的無知與貪婪而掉的。自稱文明的人類沒有好好的把握住運用自己擁有的高科技知識和Na“vi人學習如何與世間宇宙溝通的方法,體會尊重地球情懷的機會,反而還自傲的鄙視科技較爲落後的Na”vi人。

在這部電影裏,Na”vi人以卵擊石的與高科技的地球人抗戰的畫面,其實就像當年《Independence Day》人類應付科技更高的外星人一樣的角色。之前看過有關外星人題材的電影裏,人類往往都是處在較爲遜色的角色,但影片的結束通常都會是以人類之間那看來細微卻又是外星人而沒擁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感化或擊退了外星人。這是我們自傲的地方,但爲何當換一個角色時,人類卻又忘了?

這三部電影讓我看到了“改變”。改變這兩字,我們並不陌生。因爲想要改變,所以有了文明,經濟,思想種種的改革;因爲想要改變,所以人類不斷地求進步,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極限;因爲想改變,人類忘了當初那最單純的擁有,忘了地球也想要改變。改變並不是件壞事,不論改變帶來的是福或禍,我想明白改變背後的因緣與其要帶出的訊息才是最重要吧!

當然我們可以選擇“好”的改變,但這“好”字要怎麽的去定義呢?这就得靠大家文明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