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还未到五点前的空档时间,希望能把刚才整理的心得写下来。
脑海里依稀记得昨晚在莲苑与两位同伴因“学员反映因过去一年大多数都是通过团康游戏学习佛法,所以当上个星期复习课所有的题目都源之讲义时,不常接触名相的他们开始觉得吃力”的课题而花了一些时间讨论"我们是否要在接下来的课降低程度?”
还记得,当另一班辅导员把我班学员的反应告诉我们时,虽然已有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的课题,但还是很不自觉激动地向把当初的我们如此出题的原因告诉对方。其实明白她是无辜的,但我们都忘了这一点,真是不好意思~其实应该感谢她才对的。
还记得在讨论的过程中,自己也发表了一些见解,如:“在佛学班,辅导员不是唯一学员取得法义的来源,他们还可以从身边一起上佛学班的同修学习,或是自己也可能成为其他同修的资料来源。”, 而且也不赞成把程度调低。其实在讨论的过程中,自己也不晓得那一个做法才对的。
今早起床时,脑海里突然出现了那么一个念头:“昨夜的讨论, 不论我们的看法如何,讨论得多么有道理,但其实我们都是站在“辅导员”或“学长”的身份去处理这个课题,这没有错,但我们忽略了一点东西。在想着如何带佛学班时,总是希望学员能多一些分享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或是不如意的事,然后辅导员就扮演者“我帮你分析这件事”或让其他人去发表能帮助他们的意见。自己常把“希望通过带佛学班而能让自己也有所成长”的想法掛在口中,但真正策划与带佛学班时,其实都有种“我是教的人,你是学的人”的心态在隐隐作祟,这里面隐藏了细微的分阶级心态。
所以,我想除了昨晚三人的讨论外,其实我们更需要在佛学班,这么一个不错的交流空间里与学员们一起讨论这一个课题,告诉他们我们的困扰与背后想要成就的目标,然后大家一起寻找出最好最适合大家(我们这一班)的方法来处理这个课题。希望从中让学员与我们自己了解到辅导员不是万能的,高高在上,我们也是有烦恼的;而且也希望藉此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提升学员的参与感,让大家(包括辅导员)知道佛学班不是辅导员的,而是大家的,想要怎样的佛学班,就要大家一起努力想办法去营造,种下善的因。这样的话,辅导员不会因为学员的反应冷淡或出席率差而自责,学员也不会站在“给意见”的立场告诉辅导员要改善的地方,因为这一班是属于大家的。此外,也可让FW的学员们了解到自己往后带班时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最后,我想在这个课题上要不要降低带课法义的程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降低辅导员高高在上的心态。
这只是一种属于完美的理想而已吗?还是可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