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童年回忆(一)

因为一时心血来潮,把这几年新年期间拍的照片制成短片,引起堂姐的注意,答应了她将把当年孩童时代的照片也制成短片,让大家回味回味。。。

这一个答应已是几个月前的事了,至今还未动手做。懒惰是其中一个原因,脑海里还没出现画面也是一个让自己迟迟无法开始的因素。还记得当堂姐把当年的照片拿出来时,大家都笑成一团的样子,看着当年大家傻乎乎的模样,设计的画面慢慢出现了,但资料好像还不够。。。短片就这样给搁了下来。


乘这周末回到家乡空闲时段,拿着相机回到祖屋,咔嚓咔嚓的摄下了很多的照片,在拍摄中也慢慢的构思短片的内容,就这样不知觉地陶醉在当年的回忆。脚上虽踏着与当年同样的土地,但其实很多人事物都已经改变了,当年拿来当加哩的红泥土也已经变成钢骨水泥、曾经让我们一起钓鱼戏水的小河现也已被杂草掩盖了,水流也没以前那样流畅了、更少了我们当年的嘻笑声、连总是坐在门口迎接我们这班小瓜到来的阿嫲也离开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更让我想把之前的照片统统找出来,制成属于我们童年的短片,档不住时间与空间的变迁,就让照片把回忆给留下吧!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当DSG facilitator的日子(二)

趁还未到五点前的空档时间,希望能把刚才整理的心得写下来。

脑海里依稀记得昨晚在莲苑与两位同伴因“学员反映因过去一年大多数都是通过团康游戏学习佛法,所以当上个星期复习课所有的题目都源之讲义时,不常接触名相的他们开始觉得吃力”的课题而花了一些时间讨论"我们是否要在接下来的课降低程度?”

还记得,当另一班辅导员把我班学员的反应告诉我们时,虽然已有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的课题,但还是很不自觉激动地向把当初的我们如此出题的原因告诉对方。其实明白她是无辜的,但我们都忘了这一点,真是不好意思~其实应该感谢她才对的。

还记得在讨论的过程中,自己也发表了一些见解,如:“在佛学班,辅导员不是唯一学员取得法义的来源,他们还可以从身边一起上佛学班的同修学习,或是自己也可能成为其他同修的资料来源。”, 而且也不赞成把程度调低。其实在讨论的过程中,自己也不晓得那一个做法才对的。

今早起床时,脑海里突然出现了那么一个念头:“昨夜的讨论, 不论我们的看法如何,讨论得多么有道理,但其实我们都是站在“辅导员”或“学长”的身份去处理这个课题,这没有错,但我们忽略了一点东西。在想着如何带佛学班时,总是希望学员能多一些分享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或是不如意的事,然后辅导员就扮演者“我帮你分析这件事”或让其他人去发表能帮助他们的意见。自己常把“希望通过带佛学班而能让自己也有所成长”的想法掛在口中,但真正策划与带佛学班时,其实都有种“我是教的人,你是学的人”的心态在隐隐作祟,这里面隐藏了细微的分阶级心态。

所以,我想除了昨晚三人的讨论外,其实我们更需要在佛学班,这么一个不错的交流空间里与学员们一起讨论这一个课题,告诉他们我们的困扰与背后想要成就的目标,然后大家一起寻找出最好最适合大家(我们这一班)的方法来处理这个课题。希望从中让学员与我们自己了解到辅导员不是万能的,高高在上,我们也是有烦恼的;而且也希望藉此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提升学员的参与感,让大家(包括辅导员)知道佛学班不是辅导员的,而是大家的,想要怎样的佛学班,就要大家一起努力想办法去营造,种下善的因。这样的话,辅导员不会因为学员的反应冷淡或出席率差而自责,学员也不会站在“给意见”的立场告诉辅导员要改善的地方,因为这一班是属于大家的。此外,也可让FW的学员们了解到自己往后带班时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最后,我想在这个课题上要不要降低带课法义的程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降低辅导员高高在上的心态。

这只是一种属于完美的理想而已吗?还是可行的?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当DSG facilitator 的日子(一)

30/07/2010 《忘了?》
理大佛学会2010/2011佛学班终于揭开序幕了。原充满欢笑与人气的DKU现也回到了平静的样貌,而自己也在享用着迟了的午餐,慢慢地回想刚才发生的一切。

感触?害怕?或期待?没有太深刻的心情起伏,有的只是会不自觉地回想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己,以前的佛学会。以前所经历的感觉现已不能再出现,只能回味。。。脑海里出现了那么一个想法:“不晓得刚才坐在身边的学弟学妹们是否正在经历着类似我以前的心情感受?”无法知晓,也不懂这重要吗?

看到大家很努力地拍摄,明白大家都希望这些照片与影片能留住回忆与呈现出“家”的感觉。但在拍摄的那一时刻,这感觉曾经出现在照片里每一人心中吗?自问自己“有吗?”家外之家的感觉应该是怎样的?如果连自己也不知晓或忘了。那要怎样让学员感受到呢?

06/08/2010 《为什么?》
坐在莲苑观看两位学弟学妹送给毕业法侣的自制短片,短片里充满了他们同住在莲苑时的温馨搞笑画面,还有收录了一些过去式与现在式“家人”的祝福语。虽然自己没有与他们一起共度这些可爱的回忆,但在观看短篇时,心里却很强烈与踏实的感受到“家”与“一家人”的感觉。为什么一星期前在DKU, 同样观看类似的短片却没有这种感觉?真的是忘了吗?

13/08/2010《感受到了》
坐在宁静的宿舍食堂,也许是因为斋戒月,也可能是因为现不是早餐或午餐的时段,四周都是空荡荡的桌椅,偶尔会因分神而听到电视传来的声音。在这样舒服的环境下为中午佛学班作最后的复习与准备,这可是一种享受,而且较容易专注。

看着摘自书里一段作为总结的文字: 佛法不是知识的传授,更不是作为娱乐的消遣品。佛法是认清自己有病,而求良医法药的。 在自我演习与准备总结的部分时,突然内心很大的感触,佛学班的出现就是提供一个空间让学员,辅导员与理事们闻法,提升自己法义上的资糧。继续读到 听闻佛法,是作为自己修持的准绳;听法而能见于实行,这是最重要的! 时就更明了佛学会其它的活动就是要提供学员另一个空间去实行所学的法。突然有个想法希望每周的佛学班都会有一或两位的学员分享他们在办活动时所面对的问题或心里难以调伏内心习性的经历。

回想自己当年大学二年级上佛学班,是因为自己是佛学班的一份子、社区学员、辅导员培训课程学员这些种种的身份而自然走到佛学班?亦或是自己非常渴望能在法义上提升?不论之前的心态是如何,我都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营造一种大家一起在法义上进修,一起分享与讨论以佛法的角度与面对生活上不如意或如意事的空间。

上面的想法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发现,但却在这一分钟非常真实,踏实地感受到这空间的重要性,好像终于听懂学长们之前重复又重复的道理,真是法喜充满!感恩~ 还没上课就已经法喜充满,今天的课应该是愉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