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不要對念頭太認真

“不要對念頭太認真”這句話實在是太棒了,太適合過於認真的自己,太會鉆牛角的自己了。這是媽媽二七後在繼哲法師慈悲開恩下讓我和姐姐遲進教師營,在最後三天課程裏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回想學佛後的自己會時時觀察自己升起的念頭,因為師父曾說過我們要清清楚楚自己所升起的每一個念頭,然後在惡念升起時止息它,未升起的惡念不讓它升起。結果學習觀察念頭後比還未觀察前的自己更煩惱,因為看到自己醜陋的一面。經過了一番的掙紮,不斷地思維以及聞法,慢慢的開始能接受這樣的自己,知道這一切都是緣聚緣滅,累積很久的習性,而漸漸地“自己醜陋的一面”一詞開始被“不圓滿的地方”所取代。觀察到了,明白了這道理還是依然會煩惱,因當遇到境時還是沒辦法把當時的情緒或是念頭給放下,另一個煩惱又再升起。

念頭本是因緣俱足而生,因緣離散而滅去,它不是固體也不是實有。但往往我們會錯以為念頭或想法是實有而相信甚至堅持自己的所知所見是正確或擔心是錯的。自己就是這樣的奇怪與無明,明明會講會寫這一切的不圓滿地方都是緣聚緣滅,但還是會牢牢的去執取這“不圓滿的地方”為“有”。就因為緊緊地捉著,才會有嘗試想要“放下”的念頭。好傻的自己哦,到底我在煩惱些什麽呢?這“不圓滿的地方”本來就是虛幻的。所以當師父提到這“不要對念頭太認真”這句時,心裏就很喜歡,覺得好有意思。

師父接下來還說在運用這方法前需要有前面的準備或條件,即需要在靜坐修定方面下功夫以及破除對“自我”的見解。接下來師父要我們先從對“自我”的初步了解,字體層面的了解而不斷地在生活中提醒自己“自我”的存在,觀察“自我”的存在,想象自己就像一面透明的鏡子。上了這一堂課後才發覺原來自己一直以來對於“自我”其含義為以為自己是獨立個體的理解概念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色身而忽略精神方面如念頭,想法等等,或是只在觀察到自己因逆境而升起不好的情緒或念頭時會安撫自己這一切都是因緣俱足,都是無我,但卻沒發覺到原來當遇到順境,認真處理自己的任務甚至平靜的心情裏也躲藏了“自我”。

師父接下來解說把自己的缺點加以運用,使之成為修行之道的解說與例子更讓我有種棒頭大喝的感覺。因為一直以來心裏都會有個想法:“每一個人事物都有其好的一面與不好的一面。”,所以覺得自己都有做到一點點。當師父問大家要怎樣把賭博加以利用而成為修行的一部分時,腦海裏只想到賭博另一個好處即因需大量的思考而可能防止老人癡呆。但師父的解說更高明有智慧:不要因為自己的嗜賭而討厭自己,應通過賭博而看到佛法裏所教的貪,嗔,癡等相而慢慢的凈化內心的三毒,提升自己。

最後師父還提到不認真不是對生活的放棄,一種消極的想法,而是清楚當下升起的念頭而不加於任何的情緒,不添加任何接二連三的念頭。原來“不認真”也是生命中的一門學問,甚至還會比學“認真”來得困難。

映念 (8/6/0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