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们所选择的方式,也未必是别人能接受的。当别人和我们不一样,不是他特别笨,也不是你比较聪明,学习的道路没有绝对的方程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摘自22/06/10 星洲副刊〈新教育〉的一段文字。
喜欢上述文字,更喜欢文章里Grey Evans的一段话:“我们常常先入为主,看到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方式,就会嘲笑别人的方法是愚笨的。要达到目标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禰补自己的不足。”
一开始喜欢上述两段文字是因为它们触动了我的心,起了一种自我勉励的力量让自己拥有更正面的思路走在纸科技研究这条路。然而,读着读着。。。脑海里开始联想到最近大马教育界的一些变动。
还没到台湾旅游前,首相宣布了第十大马计划,其中一项令我较为关注的是把入学年龄从六岁提早至五岁(我本身一直以为是七岁)。而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更在计划宣读的当日指出教育部将在第十大马计划期限内,落实提前一年入学的新设施。本身并不是教育界的专业人士,也没有很深入去了解这样的一个决定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但,不知为何,当阅读到这报导时,心里有些许的反对。没花太多的时间去探讨自己反对的心态与理由,就这样把反对的想法放在心中出国旅游去了。
到了台湾,呆了大约一个星期,参观了当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在这短暂的接触过程中,免不了就会把该国的情况与大马做一番的比较,其中包括农业,城市规划,教育,环保,地方整洁(尤其公共厕所)以及交通。当然,在这短短的一周内能了解的资讯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但还是能大概的看到两国之间差异的地方,他国能取之处。
回到大马,在回槟岛的路程中,听到电台正讨论着近期的热门课题 – 教育部或将废除两项政府考试(即小六评估考试,UPSR及初中评估考试,PMR)以让老师和学生们专注于提升教学方面的创意、学术态度和课外活动。当听到这消息时,本应开心大马教育部终于开窍的我竟然还是和当初听到提前一年入学报导的心情一样,不认同。
这一次,不晓得是否到台湾走了一趟回来,接触不一样的国情,把事情看得更广泛。观察到自己心里的反对其实并不是针对于该即将实行的政策,而是心里对执行此政策的人/部门起不了信心。每一个决定必有其利与弊的地方,而我也相信宣布此消息的领袖有信心公布这政策想必有参考过成功的例子。但参考归参考,请别忘了别国之所以能在这样的教育政策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不只是单一的靠那政策,而是全面性的从该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教师、家长、教育部官员的社会与教育背景,大学所扮演的角色,甚至该国人民思想成熟度种种不同的因缘凑合而互相扶持,演变出适合他们国民的教育政策。
这是适合他们,属于他们的,所以如果硬把整套教育政策搬到我国,最后很可能会把最好的变成最不好的,不是“它”不好,而是“它”可能并不适合我们。我们是应该参考别人的优点,但在参考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了解自身的真实状况,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把我们所缺的那一块填补得圆满,而不是硬把四方格塞进三角形的缺口。
再来,我们也发觉到当台湾的领导层在推行一个政策时,他们不仅有引人注目的口号,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真实的行动,全面性的去教育所有阶级的民众。该国的环保工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好到甚至做为旅客的爸爸也懂得应该把垃圾分类,才丢进正确的垃圾桶里。这样的号召力,不是单单只靠学校一年内上几堂课,短暂的广告轰炸,推出不同类别的垃圾桶但却没有持续的做提醒,检讨以及教育民众工作所能成就的。
做为大马国民的我们,当遇到好的东西时,很自然地都会很想把好的东西学了带回国;同样的我也相信我国的领导层看到外国优良的文化时,也会想把它们引进马来西亚。但,如果我们的执政部门还是像以往般的我行我素,高喊响亮的口号却只有三分钟热度做推广的工作,我相信不论政府要推行任何好的政策,我再也不会有信心,不是不认同该政策,而是不认同政府的执行能力与态度。
在写这篇文章时,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是站在与国家领导层对立的立场,只想以一位平民的立场抒发自己的感受与看法。人民抒发出来的每一个心声其实背后的动机都是那么的单纯,就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进步与改善,这样大家才能安居乐业。所以衷心的希望大马的领导层能做出改变,带领我们走出属于大马的康莊大道。